◎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决定了宪法语言条款的双重结构。
总之,1954年,我国正处在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经济上的特点是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只是由于工人、农民和广大群众的努力,我们的生产才稍有缓慢的增长。
1954年宪法确认我国有国家所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们的生命线,坚持这条基本路线就能够胜利,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也是我们这次修改宪法的指导思想。关于审判机关进行审判的社会主义民主原则的规定全部被删掉,各级人民检察院一律被撤销。
第三,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颁布的1975年宪法不能不带有时代的烙印和缺陷。八二宪法对此有着充分的继承和发展,扩大了民众参与宪法修改的方式和范围,使现行宪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一些史料记载了当时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制宪的过程,您的《1954年宪法制定过程》一书中也有详细记叙。社会上有一种说法是,感觉这部宪法离我们特别遥远,似乎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没有什么关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名单充分吸纳了民主党派人士。开会260次,平均每组开会20多次。
现有的史料也充分表明了中共中央组织起草宪法草案时的民主过程,展现人民宪法的民主性。在修宪的同时,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其中提出了完善宪法、运用宪法、遵守宪法等方面的要求。
五四宪法制定中的民众参与主要有两个阶段。此次通过了21条宪法修正案,集中体现了党的十九大精神,与时俱进发展宪法指导思想,丰富完善国家目标和发展方向,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载入宪法正文,作出许多重大体制机制安排。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的现代化。五四宪法是确立这一最重要的国家制度的重要载体。
当今时代,各种事物之间的关联性空前加强,事物组成的各种系统在分化的同时又在相互整合,系统之间的差异在扩大的同时又在相互借鉴。五四宪法的制定与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目标具有高度关联。发展经济是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的前提。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两部宪法都有大量的经济社会方面的条款。
同时,在依法治国、依宪治国方面,当时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系统阐述的风险社会概念早已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他认为人类面临着威胁其生存的由社会所制造的风险。
三、宪法变迁与宪法的社会适应性 于文豪:您提到宪法文本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五四宪法是这一时期民主政治的重大成果,既体现为广大民众的参与,还体现在,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大成果。
新时代十年间,我国宪法实施和相关制度建设取得了一些标志性成就,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起到了积极重要作用。二是风险预防上的分配正义,通过保障个人接受较好的教育、尊重并保护个人正当利益等路径,尽量缩小群体间的认识差异,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八二宪法受到五四宪法的深远影响,首先就是理念和精神层面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宪法需要具有适度的保守性。一是风险预防上的公平主义,注重保护每个人平等的权利,免于被风险及其次生灾害所无端伤害,免于使其成为国家风险预防的代价乃至工具。我们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重要的理论和制度成果,今后还要作出更多探索。
八二宪法以来的宪法变迁实践,至少有四个方面值得注意。在实事求是的民主科学精神指引下,八二宪法的文本拟定过程充分尊重了我国宪法的发展历史,最终选择以五四宪法作为宪法修改的基础。
从1954年3月25日开始,全国政协组织宪法草案座谈会,对宪法草案(初稿)进行多视角讨论研究。北京讨论一次,杭州方面就修改一次,然后又将修改稿传回北京。
这种保守绝不是因循守旧或者默守陈规,更不是故步自封或者拒绝进步,而是说宪法应当保持价值上的清醒和规则上的稳定。这一不宣而废的结果让人唏嘘,也值得我们深思。
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主要通过宪法修改的方式实现张力调和。此外,国际视野与历史视野的融合,也提升了五四宪法的科学性。正是这种适度的保守性、一定的滞后性,蕴含着相对稳健的理性精神,更好的维续着社会共同体的信任和共识。五四宪法的既是按照民主原则制定的,同时又在国家层面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宪法实施既是宪法变迁的动力,也是宪法变迁的表现、对象和边界。这一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直接影响了我国此后的宪法修改和宪法实施。
回顾八二宪法的起草通过过程可以知道,正是因为遵循了实事求是的思想,通过民主的方式凝聚智慧、形成共识,才有了这部令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全体代表总的说是满意的的宪法文本。第一阶段是宪法草案(初稿)的提出与讨论。
还有一个因素是,在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的三者关系上,五四宪法文本尽管作了较融贯的规范架构,但对三者关系的统一性没有完整恰当的认识,简单强调国家与社会、公民个人在根本利益上的完全一致性,导致社会生活极度僵化,三者关系呈现强烈的一元化色彩。零散化带来价值观的破碎,不利于国家统合。
宪法变迁常常与宪法修改联系在一起,如果宪法文本不能容纳社会现实的调整需要,那么就会引起宪法修改。有学者作出这样的阐述:作为国家的法律基本秩序,宪法是政治体系必须遵循的各种规范的总纲,而不是对政治体系的描述。起草小组从1月9日开始起草工作,用了不到40天的时间,于2月17日左右提出了宪法草案(初稿)的初始版本,即一读稿。国家必须充分尊重和保障正当的权利和利益,同时避免权利主张的极端化和绝对化。
1953年12月28日毛泽东到达杭州,前后工作了77个日夜。起草小组在三读稿的说明中写道:这个修正稿因较‘二读稿已作了很多修改(主要是根据主席指示),故称‘三读稿。
中国的立宪和宪法实施进程是社会结构变动和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结果。上述工作计划包括了宪法起草工作的时间安排与进度、起草工作的基本程序和起草工作所依据的基本参考资料。
2019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授权国家监察委员会制定监察法规。九是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大力弘扬宪法精神。
本文地址: http://one.zhutima.com/?id=24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2025-04-05 07:15天狐定制
2025-04-05 07:13天狐定制
2025-04-05 06:54天狐定制
2025-04-05 06:44天狐定制
2025-04-05 06:40天狐定制
2025-04-05 06:36天狐定制
2025-04-05 06:31天狐定制
2025-04-05 06:16天狐定制
2025-04-05 05:13天狐定制
2025-04-05 04:34天狐定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